胎心監護檢查是廣醫公立一項較為簡單的檢查項目,對儀器的正規做次要求也并不高,所以一般在廣醫三院做一次胎心監護檢查只需要20~40元左右,醫院收費非常便宜。胎心一般胎心監護檢查都是監護檢查需要持續20分鐘左右,在做胎心監護檢查前孕婦一定要先用餐,多少最好去一趟廁所,廣醫公立這樣可以避免孕婦血糖偏低,正規做次導致胎兒心率異常的醫院情況發生。
胎心監護全稱胎心胎動宮縮圖,胎心是監護檢查正確評估胎兒宮內狀況的主要檢測手段。胎心監護圖上會有兩條曲線。多少一條記錄的廣醫公立是胎心率變化,另外一條記錄是正規做次宮縮情況。胎心監護檢查的醫院作用主要有:
所以孕媽們孕晚期一定要去做胎心監護,除了每周去醫院監護一次,其他時間段要學會自己數胎動,每小時需要有三次以上的胎動,連續12小時胎動數小于20次就要引起注意了,可能是寶寶存在缺氧的問題,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。如果你不會數胎動或者嫌數胎動太麻煩,那么孕媽們也可以在家進行胎心監護,這樣就能每天隨時隨地監護胎心,保障胎兒健康。
胎心監護一般是32-34周開始,每2周做一次,直到36周改為每周做一次,胎心監護是采用微波技術,將心率曲線和宮縮壓力波形記下來供臨床分析,之所以不少人后悔過早做胎心監護,是因為過長時間超聲檢查,或過于頻繁的進行超聲檢查對胎兒有一定危害,而且過早做胎心監護意義并不大,也不應以為娛樂性的目的做超聲檢查。
胎心監護可以連續監測胎兒心率的動態變化,也能夠跟蹤子宮收縮和胎兒運動,從而反映出兩者關系,但是有的孕婦過于緊張,懷孕20周左右就給寶寶做胎心監護,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。
胎心監護做早了對于胎兒發育并不會有很大的影響或者危害,只不過,胎心監護做早了檢測的意義并不大,一般沒有特殊情況下在孕32周之后進行胎心監護是比較好的。
胎心監護對母體和胎兒的要求比較高,孕婦不能夠在肚子饑餓時以及胎動偏少時進行胎心監護,而且檢查時間過早,如果孕婦不能夠準確的把握時間,很容易出現胎心監護不合格。
做胎心監護的時候需要找對時間,時間不對可能需要做好幾次,導致很多孕婦覺得該項檢查過于麻煩,會選擇不再進行,但是這樣的情況會導致身體潛藏疾病和風險。
根據中華婦產科學會產科學組指南給出的建議:假如孕婦產檢無異常、排除高危因素,那么胎心監護可以在36周時檢查,過早的檢查沒有意義,除非母親存在高危因素,如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肝病等并發癥,或者產檢時發現胎兒發育不好、存在生長受限等情況,那么做胎心監護可以提前。
胎心監護臨床稱為胎心胎動宮縮圖,是評估胎兒宮內狀況的手段,胎心監護通過監測胎心變化可以了解胎兒胎心、了解胎兒有無缺氧,一般正常情況下胎心波動在110-160之間,偶爾出現異常可能是受孕婦情緒、胎兒睡著的影響,若在持續異常,要及時治療。
一般在懷孕32周后,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逐漸成熟,胎心可隨胎動加快、減速,但對于不存在高危因素的正常孕婦,一般建議在懷孕36周左右開始做胎心監護,當孕婦存在高血壓、糖尿病等可能影響胎盤功能的疾病,孕晚期B超提示臍血流異常時,應提前開始胎心監護。
除了后悔過早做胎心監護以外,在就醫過程中還有不少后悔的事情發生,為了避免大家重蹈覆轍,出現各種意外情況以及后遺癥,下面總結了詳細的過來人后悔行為,如有需要可以進行參考: